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传统治疗结肠癌的药物因缺乏对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和专一性,存在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用于药物递送的纳米药物载体为克服化疗药物存在的弊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近年来发展的纳米药物载体,如脂质体、胶束、纳米粒等大多只能通过被动靶向作用富集在肿瘤组织周围,且在全身系统循环中常常因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而清除,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磁性纳米给药系统是一种利用磁性环境下主动定向肿瘤组织的新型药物制剂,具有更高的肿瘤选择性。磁性纳米给药系统除了具有纳米载体本身对负载药物的缓控释放特性外,还具有超顺磁性特征,即在实体肿瘤组织附近加设磁场后,磁性纳米药物粒子获得磁性,可在肿瘤部位有效富集并缓慢释放药物,从而达到提高药物的靶向治疗作用,而在撤销磁场后,纳米药物载体磁性消失,不会永久磁化。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杨根生教授和吴丹君老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壳聚糖纳米系统的超顺磁性纳米药物复合物,以实现伊立替康的磁靶向递送。通过将ICG包载到纳米药物复合物中,可实时监测纳米载体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与没有磁靶向的纳米药物组及对照组相比,磁靶向组的纳米药物可在肿瘤部位更有效地聚集。相关研究结果于5月11日在线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上。
图注:分别静脉注射游离的ICG,ICG/PECs和ICG/MPECs后小鼠体内和离体荧光成像图。(a)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HCT-116荷瘤小鼠体内荧光图像。肿瘤部位用白色虚线圈表示。(b)静脉注射后48小时处死小鼠收集的主要器官和肿瘤的离体荧光图像。
其中,纳米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检测,均由Fusion FX7来完成。
Fusion FX7多功能成像系统在肿瘤或纳米材料等研究领域活体成像应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特点在于:
— 脉冲LED光源,高激发强度,具有更高的穿透力,且可以有效缩短曝光时间,实现快速荧光成像(毫秒级别)
— 多通道荧光光源,覆盖400~800nm,可满足多种纳米材料的荧光成像需求
— 每个波长均为独立的光源,保证激发光纯度,有效降低背景干扰
— 基于深度制冷的CCD相机及超大光圈定焦镜头,在生物发光肿瘤成像中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可检测皮下≤50个生物发光细胞)
|